English

山沟里的农情信息

1998-10-03 来源:光明日报 高宁生 宋兆凡 我有话说

在山大沟深、回族聚居的西吉县,有一份由一批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“土专家”自己编写的印刷品——《农情信息》。

兴隆乡姚杜村回族农民舍永贵,只有小学文化,过去,他家种菜不懂施肥,种瓜不会防虫,日子过得苦巴。近几年,他专门收集《农情信息》,按上面“教”的方法种瓜、植树、施肥、防虫,并学会了地膜覆盖、窖水节灌等技术,现在,他家平均每亩田的效益比过去增长了30%。去年,他又在《农情信息》的指点下,买回了一批新的小麦良种,试种后,产量明显提高。于是,乡亲们争着到他家串换种子。今年,使用他家小麦种子的上百家农户,多数小麦增产,大家高兴地说:“《农情信息》是俺的好参谋!”

据这个县主管农业的有关领导介绍,由于《农情信息》这个类似于科普、信息资料的不定期的印刷品,传递的信息准确,介绍的科技常识、致富经验、防灾措施实用,“创刊”十多年来,已先后印发了400多期,给西吉县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达数千万元。

1985年,县农业局的几位农技人员自己掏钱编印了第一批介绍选种、施肥、病虫害防治等科技知识的印刷品,在给农民散发时,竟被一“抢”而光,很多农民将其贴在上房显眼的地方,对照着指导生产。受此启示,在县委、政府的支持下,全县农技、农机、种子、农经、蔬菜、植保、土肥等部门先后在26个乡、40个行政村建立起了拥有78名信息员、3000个信息联系户的农情信息网络,并将这种不定期的印刷品正式定名为《农情信息》。

今年7月,西吉县玉米、小麦、胡麻发生大面积粘虫,受灾面积达33万亩。《农情信息》最先预报灾情,并连续编发了介绍预防措施、防治药物的信息,挽回经济损失600多万元。

《农情信息》更为一批科技人员提供了用武之地。信息员谢成君10多年来专门从事病虫害预报工作,每年提供预报信息7期,预报符合实际率达到95%以上,预报信息产生的经济效益达3290万元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